從去年9月開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理論,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導,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新質生產力為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基礎,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內生根源。而且還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長期的、不斷的,是歷史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帶領14億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對生產力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和自覺性實踐。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對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在高質量發展和向強國跨越的征程中,又增添了巨大的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活力。
“十四五”以來,我們行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加快了科技創新對生產力轉化的進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產品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光催化劑結構調控及界面反應強化、復合電極材料的表界面功能化及其堿金屬離子存儲增強機制研究等一批基礎研究取得多項理論突破,從源頭上解決了一批行業技術升級的關鍵難題。萬米超深層油氣資源鉆探關鍵技術、超深海鉆探核心技術、第三代芳烴技術、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等一批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ADI系列產品全產業鏈制造技術、高端聚苯硫醚制造關鍵技術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的新技術搶占了市場競爭制高點。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生物基聚氨酯技術、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技術等一批技術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新的探索。大型流程工業智能運行與控制關鍵技術、數據和機理融合驅動的石化過程智能建模與優化控制技術、反應精餾與有機污染物治理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批智能化控制技術賦能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這些都充分展現出科技創新對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盡管我們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同石化強國地位和中國式現代化目標要求相比,特別是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涵本質相比,我們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在化學化工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高端創新,特別是依賴基礎創新的終端產品創新、差異化成果仍然太少;在國民經濟戰略領域,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新環保技術和生命醫藥技術方面,同世界先進國家還存在不小差距;在產學研用融合創新體制方面,還沒有建立起先進高效、協同快捷的新體制;在人才培養、人才組織和人才使用等激勵機制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強激勵的、不拘一格的政策和措施。總之,全面學習和領會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全面貫徹落實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大力開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空間,我們行業大有潛力、大有機遇、大有作為。
二、培育和鍛造新質生產力,必須把握“新”和“質”兩大核心內涵
我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一定是一個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新”和“質”的兩大核心內涵,全力加速培育和鍛造行業具有競爭性和成長性的新質生產力。
結合我們行業創新發展的實際,特別是結合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我們初步認為,在培育和鍛造新質生產力方面應全力抓好“三大任務”。
一是全力抓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化學工業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化學工業自我配套能力的一大優勢。目前傳統化學工業約占整個化學工業銷售收入總額的70%,但傳統化學工業工藝技術、產業結構和經濟效益都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規模總量大、發展歷史比較長的化肥工業、氯堿工業、純堿工業、橡膠工業、涂料工業等等,都面臨著緊迫的轉型升級任務。發達國家的實踐和跨國公司的案例也都告訴我們,傳統產業的創新仍然大有可為。以純堿為例,索爾維公司作為一家有著156年歷史的全球領先的純堿生產企業,不斷在傳統技術、傳統工藝、傳統裝置上創新出顛覆性解決方案。最近他們又在30年研究的基礎上,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純堿生產工藝,新的工藝實現了三個革命性的改進:減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水、鹽水和石灰石的消耗;完全消除石灰石殘留物。正是由于對產品創新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這家公司歷經百年,仍然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索爾維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傳統產業的創新空間仍然很大,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的路子仍然廣闊。
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我們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面向未來的朝陽產業,是產業未來繁榮的基礎,也是新質生產力創新突破的重點。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堅持高端化、終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才能走出一條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路。從我們行業規劃角度分析,我們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有六大類:一是能源和新能源產業。我們是能源供給行業,保障能源供給和能源安全是我們行業的重大責任。一方面我們要不斷研發傳統能源勘探開發的新技術,要確保國計民生的能源安全供給;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積極開發新能源技術,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技術,要在“先立后破”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有序接替和安全過渡。傳統能源保供的角色和新能源創新開拓的角色,我們都要認真負責地擔當好。二是化工新材料產業。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各國和跨國公司都在搶占的一個制高點。在未來化工新材料的競爭中,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電子陶瓷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及微電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等,都將是未來材料領域高端前沿技術競爭的焦點。三是高端精細化學品領域。精細化學品是化學工業中技術含量高、用途十分廣泛、功能性極強的專用化學品。在高端精細化學品領域,化工強國和跨國公司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有些產品雖然市場需求量不大,但技術含量極高,功能效果極強,市場影響力極大,有化學工業“女王頭上的皇冠”之稱。四是現代煤化工產業。基于煤炭原料特性,要集中研發生產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碳素材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高端潤滑油、高端費托蠟等高端化工產品和新材料,同時還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積極采用節能提效、綠色工藝、與清潔能源耦合、推進CO?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多種措施,努力走出一條高碳產業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五是生命健康產業。自美國于2015年首先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以來,在全球掀起了精準醫療發展的熱潮。精準醫療是一種綜合應用基因測試測序、生物醫學分析、大數據綜合分析、分子影像等技術,對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進行生物標志物的檢測、鑒定、分析與應用,從而以最安全、有效、經濟的醫療服務獲取最大化疾病預防與診治效果的醫學新范式,也是對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體系的革命性變革。六是安全環保節能降碳產業。隨著氣候變暖和生態失衡等全球化治理共識的形成,人們對生產發展中的安全、環境和污染治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和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和諧、保護地球家園問題等等,都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問題。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在安全環保節能降碳領域的技術創新必然會成為化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競爭領域和一個全新的增長點。
三是未來產業的研發儲備。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無縫銜接的長遠過程,產業的轉換和產業升級必須是一個可持續的接替過程。一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和一個超前的“仰望星空的規劃”。必須要在做好今天發展的同時,準備好為明天的接續。因此,面向未來的產業儲備必須要提前動手、提前布局、下好“先手棋”。我們要面向世界化學工業的未來,必須要提前規劃并部署一批有關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新能源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的未來課題,提前規劃、提前組織、提前儲備,成為引領世界化學工業未來的先行力量。實踐告訴我們,“誰不能預測未來,誰就沒有未來”。
三、用全新的體制機制打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和難點
馬克思主義還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自覺性,生產力的發展是通過不斷地變革生產關系來實現的。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鍛造,必須要建立起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必須要打破目前存在的體制機制的堵點、卡點和難點。
一是提高中試項目審批效率,加強規范管理,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的過程是個試錯的過程。錢學森在論述科學發展規律時說:“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臺階,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峰。”石油和化工技術是一門試驗性的科學,一項新成果的產業化一般都要經過實驗室研發、中試和工業性示范等幾個階段。中試是科技成果通向規模化、工業化生產的關鍵環節,在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鏈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中試項目與成熟生產的項目相比,存在項目周期短、工藝和裝置變更頻繁等客觀要求。由于現有法律法規對化工中試基地和中試項目的立項、安全環保審批等尚無明確的相關規定,現有的試行辦法參照生產項目進行管理,因此中試項目一直面臨著審批難、周期長、過程復雜等問題的困擾。雖然有些省份已經出臺了一些化工中試基地建設或化工中試項目管理的試行辦法,但仍處于摸索階段,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可喜的是,今年元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指出,各地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產業、應急、環保等政策協同,規范中試項目落地流程,優化準入條件、用地規劃、環保安全、建設運營等環節的程序,加強指導和服務。鼓勵采用集中辦理、聯席審核、并聯審批等方式,探索實施部分事項承諾備案制等新型管理機制,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提高管理規范化水平。隨著中試項目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可以激發出行業的創新活力,加快創新成果的誕生,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質生產力。
二是提升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效率,著力解決科研和產業“兩張皮”問題,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效能。石油和化工行業已經基本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科研體系和產業體系,但中間仍存在著不小的鴻溝。科研是為了探索新知識、解決科學問題為主要目的,產業化是追求經濟和社會效益,這種目標上的差異導致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堵點。應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各集群中的大型企業既是科技創新者,也是科技創新風險投資者。同時各集群內中小微企業不斷形成合力,持續釋放科研潛力,成為行業創新的主力軍。總之,科技創新應該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展開,我們要積極推動科技與產業化聯動發展,加快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藩籬,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三是加強創新體系的系統性建設,充分發揮協同作用,保障持續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我們行業已經部署建設了數量眾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行業創新的整體性系統性還不強,沒有真正發揮整合資源、協同創新的樞紐作用,產業技術創新仍然存在著“技術孤島”“資源碎片”等現象。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在鏈接創新主體、創新模式和平臺搭建類型等方面呈現出新趨勢。我們行業要適應創新平臺建設新趨勢,積極推動創新平臺組織創新,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為突破行業發展關鍵技術和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新鮮土壤,形成對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有力支撐。
時代大潮已然來襲,石油和化工行業亟須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研發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探索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大膽解決創新體制機制中的卡點堵點。用先進的生產關系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培育和打造新質生產力,在新形勢下率先開辟未來世界化學工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新藍海。